【 第一幕墻網 】
美國國會大廈、法國凱旋門、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等建筑,都可以在國內各大城市找到粗陋的仿制品。丑陋建筑泛濫引發(fā)專家憂慮,中科院院士、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空間研究所所長鄭時齡,深度剖析了丑陋建筑背后的文化生態(tài),他認為在不少城市,建筑話語被權力話語取代,很多建筑被異化,結果成了高度比功能重要、名氣比造價重要、形式比內容重要。 全國總共才661個大中小城市,居然有183個城市提出要規(guī)劃建設國際化的大都市或國際化城市;全球在建的摩天大樓中有87%在中國,未來3年內,平均每5天就有一座摩天大樓在中國封頂,5年后中國的摩天大樓數量將超過800座,達到現(xiàn)今美國總數的4倍……隨著地方發(fā)展越來越多遭遇資源約束、環(huán)境瓶頸,城市同質化情況愈益嚴重,一些官員為了標新立異打造地方形象,轉而把怪異建筑當成“政績地標”。貪大求洋、貪大求怪,不僅使中國城市成了世界垃圾建筑試驗場,更使我們的城市建筑風格和文化生態(tài)遭受重創(chuàng),公共財政背上沉重負擔,能耗浪費和建筑浪費情況驚人。 建筑作為一種凝固的語言,一門傳承民族文化的獨特藝術載體,應當交給通曉建筑語言、稔熟建筑文化、追求建筑品格的人去規(guī)劃和建設。然而在不少中國城市,建筑話語卻不敵權力話語,建筑美學不得不讓位于權力美學,城市規(guī)劃跟著一任又一任領導的個人好惡改變而改來改去,城市風格成了少數長官的“個人風格”——甲喜好美國風格,就克隆白宮;乙仰慕法國風格,就復制巴黎圣母院;丙癡戀民族建筑藝術,就徑直建設地方版天安門;丁追求最新最洋建筑理念,就將大樓建得比“大褲衩”還要另類炫目……同一座城市,失去了統(tǒng)一風格,甚至是同一條街道的比鄰建筑也變得不中不西、不倫不類,被拙劣復制品和山寨建筑塞滿的城市,失去了文化靈魂、藝術韻律,讓人的心始終無法安放。 看到一個城市的建筑,就看到了一座城市的氣質和文化。丑陋建筑背后,是丑陋的權力及政績,是權力在失當中對城市氣質的割裂和破壞。城市的規(guī)劃和建設,首先必須尊重民族和文化傳承,充分尊重城市基于自然環(huán)境、文化生態(tài)、城市精神、人文風格而內生的建筑話語。只有讓建筑話語取代權力話語,城市建筑才會在汲取文化營養(yǎng)中自由舒張,而不是在政績扭曲中夸張變形。 |